眼鏡能幫助近視人群看清遠處目標,減輕眼疲勞,但是對于看書、寫作業這種看近行為,還需要戴眼鏡嗎?眼鏡需要一直戴,還是只在看遠時才戴,一直是個爭議話題。
我們首先需要弄清幾個概念
一般來說,人們習慣的閱讀距離在33cm至40cm左右。理論上來說,為了看清書本上的字,對于33cm的閱讀距離而言,人眼需要付出3.0D的調節力。
可是,人都是喜歡偷懶的,如果我們能用七分力氣搬動物體,就絕對不會用十分,調節也不例外。
對于33cm的閱讀距離而言,很多人也許動用2.5D的調節力就看清了,這就造成了實際動用的調節力和理論值的差異,而這一差異在臨床中就叫做調節滯后,它會導致最清晰的圖像所在的位置在視網膜的后方,而這一狀態對近視進展的控制極為不利。
從臨床干預的角度,一切干預措施都要從改善調節力和調節靈活度,減少調節滯后做起。
回到寫作業究竟要不要戴眼鏡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當近視度數低于300度
對于調節力量差,調節靈活度不足的青少年近視患者,看近時需要戴鏡(不戴鏡會造成調節功能進一步減弱),而且必須同時配合調節力訓練,以更好地恢復調節;待調節能力正常后,低度近視(300度以下)可不用佩戴眼鏡。

對于調節過于緊張甚至有調節痙攣的患者,看近時可以不戴鏡,同時要放松調節,多看遠處,必要時可以考慮配合一些睫狀肌麻痹劑來放松調節。
近視度在3.00D以上
當近視度在3.00D以上的孩子則建議寫作業時佩戴眼鏡。尤其是高度近視的孩子如果不戴眼鏡,近視度數越高,寫作業就要離得越近,眼睛就會越緊張。長時間這樣的話,眼睛就會經常處于疲勞狀態,則會引起近視度數加深。
存在斜視、集合功能問題
對于看近處存在外隱斜、集合功能不足的患者,看近必須戴鏡(實際上這部分近視患者占大多數);
而對于看近存在內隱斜、集合功能過強的患者,看近時可以適當減少度數甚至不戴鏡,具體減少的度數需要根據每個人看近的眼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