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體手術是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顯微手術。它的出現被認為是眼科治療史上的一大革命,突破了以往多年來將玻璃體視為手術禁區的概念,使許多過去認為不治之癥的眼疾獲得治療。隨著手術器械的不斷改進與經驗的積累,手術適應癥不斷擴大,在發達國家的眼科中心,玻璃體手術僅次于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成為第二位主要的眼科手術。
玻璃體手術
的主要器械為玻璃體切割機,我院2002年引進美國蘭士達P—6060玻璃體切割儀是新一代高效玻璃體手術系統,采用了多項最新?圃O計,對傳統的抽吸系統及照明調節等進行了改造,使各主要功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作前部玻璃體切除可利用手術顯微鏡的同軸光源照明,但切除后部玻璃體或在視網膜上操作時,需要插入一導光纖維作眼內照明,同時在角膜上放置不同的接觸鏡,用來抵消角膜的反光,觀察不同的手術視野,這就是所謂的三切口閉合式玻璃體切割手術。
玻璃體切割頭、導光纖維的直徑均為0.89mm ,隨著手術的發展,不斷研制出許多長短不同、角度各異,功能不同的顯微手術器械,如各種玻璃體手術用鑷、剪、鉤等,其直徑均與切割頭相同,因而可以經同一鞏膜切口插入眼內,輪換使用。
除玻璃體切割機及手術器械外,作較復雜的玻璃體視網膜手術還應備有水下電凝器,凝固出血的新生血管或視網膜切口。氣液交換機用來進行眼內氣液交換。眼內激光機作術中封閉視網膜裂孔或視網膜光凝用。手術顯微鏡更是玻璃體切割的必備器械,并且要求功能齊全,方能適應這種復雜精細的手術。我院擁有德國“目樂”和“Zeiss”兩臺最新的眼科手術顯微鏡,術野清晰、景深效果好,且擁有同步攝像及播放系統,可以作為教學和示教之用。
玻璃體切割術的適應癥
1.眼前段適應癥:軟性白內障、先天性白內障、瞳孔膜、眼前段穿孔傷、晶體脫位于前房、白內障手術并發玻璃體異位、玻璃體進入前房、惡性青光眼等。
2.眼后段適應癥:非吸收性玻璃體混濁(出血性、炎癥性、外傷性、代謝性和新生物性)、眼內異物、眼內炎、復雜性視網膜脫離、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晶體后脫位、黃斑前膜、玻璃體豬囊尾蚴病等。
手術效果
玻璃體切割術是高水準現代眼科顯微手術,手術難度大,設備條件高。在該手術適應范圍內的疾病及時進行玻璃體切割術可以說是唯一的復明途徑。為保證手術成功,除術者熟練的操作技術外,術后精心的護理及調理休養也十分重要。其主要的并發癥是球內出血。術后應包雙眼3~5天,要求患者保持合適的體位。術后應用抗菌素和激素。術后三個月內避免過度運動及過重體力勞動,定期復診。我院
開展玻璃體切割手術3年來,已成功為200余例患者施行手術,效果滿意。